立秋雖至 暑熱未消
這個夏天你賞荷了嗎?
有一幅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如出一轍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
荷塘里的“白月光”
(請將手機逆時針旋轉(zhuǎn)90°欣賞)
丹青與筆墨“隔空對話”
這片荷塘“撞款”文學經(jīng)典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子中間
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
有裊娜地開著的
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
當文字與畫作合鳴
丹青和筆墨
在同一片荷塘里
竟上演了一場“隔空對話”
這幅《荷塘柳燕圖》便是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最佳視覺注腳
沒看見此畫前
也許我們還在想象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述的
像明珠一般的荷花到底長什么樣?
如今這樣對照著看
立刻有了具象化的答案
十二屏罕見“國風拼圖”
每一屏都能當壁紙
這幅保存完好的
十二條屏《荷塘柳燕圖》
實屬罕見
以大疏大密之布局統(tǒng)合畫面
繁而不亂,艷而不麗
一眼望去“有松有緊”
無不體現(xiàn)著
東方美學的“呼吸之道”
荷花亭亭玉立
岸邊楊柳擺動
空中雨燕紛飛
一派生機勃勃的夏日荷塘美景
畫中意象用筆嚴謹、設色雅麗
以精秀之筆勾描暈染出
一場穿越時空的視覺盛宴
荷塘、垂柳、春燕、翠鳥、鷺鳥、百合
處處氣韻生動、形神俱備
荷風柳韻觸手可及
雖然整幅畫采用了十二屏的構圖形式
但單看每一屏都是一幅獨立的畫面
從“全景模式”到“特寫模式”
任意切換,隨便一截
古人精心構思的“國風大片”
分分鐘拿來當手機壁紙
朋友圈發(fā)個“九宮格”?
不能夠!必須是十二圖連發(fā)
穩(wěn)坐朋友圈“今日最佳”
院體技法+人文意境
他筆下的荷花白得發(fā)光
這幅畫的作者是
清初畫家孫億
他筆下的荷塘
雖為院體風格
但暗含高逸之氣
體現(xiàn)了其自由灑脫的精神追求
△清代孫億畫作(局部),從左至右:《牡丹孔雀圖》《牡丹飛禽圖》《繡球飛禽圖》
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琉球王府作為朝貢國
派青年畫家到福州拜孫億為師學畫
學成歸國開創(chuàng)了琉球畫派
孫億作為寓居福州的畫家
以其飽滿的構圖
和具有強烈裝飾性
視覺沖擊力的畫風
對琉球、日本的本土繪畫
以及清初的東亞繪畫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關于這幅畫
還有個隱藏彩蛋
畫中的白荷花
歷經(jīng)300多年卻沒有褪色
“花兒為什么這么白?”
原因是古人采用了
白色耐久的礦物性顏料
用筆墨丹青封存盛夏的詩情畫意
無論是文字還是畫作
荷花這個母題
一直是古今歌詠的對象
被譽為“花中君子”的它
也折射著中華文化之美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maboss.net/showinfo-886-363044-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