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張時代考卷,當代青年應該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出品,現代快報+制作推出“中國式現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視頻。從炎炎烈日到秋意冉冉,30位青青“答”人攜手AI數字人小青,奔赴全國23個城市,以青春之力、以奮斗之姿,回答著青春之問,擔負起青春之責,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答卷。
11月8日,“中國式現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視頻之《大運河上的“數字橋”什么樣?》正式上線。在本集視頻中,青青“答”人——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數字化團隊工程負責人黃碩和AI數字人小青,帶領大家打卡浙江杭州的拱宸橋,看大運河上的“數字橋”什么樣?
千年運河,生生不息。在2023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裸眼3D技術構筑的拱宸橋躍然于運河之上,連接古今,驚艷世界。392歲的拱宸橋長約92米,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標志。為了讓這處大運河遺產點“活”起來,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聯合浙江大學開展了拱宸橋數字化保護項目。浙江大學文物數字化團隊使用了無人機、相機、大場景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多種設備,通過數據采集、數據處理、3D建模、制作三維動畫等,將拱宸橋搬到了數字世界,還原了它的“前世今生”。
作為黃碩的好幫手,AI數字人小青給大家介紹說,三維動畫中,展現了拱宸橋從選址、圍堰到打樁、搭建、填碎石的全過程,拱宸橋三維數字化項目成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案例之一。
那么拱宸橋數字化成果有什么作用呢?黃碩表示,數字化成果為考古研究、歷史研究、文物保護、公眾教育、展陳展示等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數據。依托成果,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正在建設“數智運河管理系統”。
以科技的力量賦能文物保護,以創(chuàng)意的活水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新,數字技術給文化遺產賦予了新的生命。青年人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
“作為文物數字化研究人員,我們有責任傳承保護好文化遺產,提升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黃碩說。
現代快報+記者 趙丹丹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maboss.net/showinfo-263-304311-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