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文史】也許你有100個沒能愛上歷史的理由,但他們有一個足以讓你愛死歷史的辦法。呆萌的畫風,風趣的語言,靠譜的史實,深刻的人性——他們用漫畫把歷史原料燴成一頓頓足料、爆笑、有營養(yǎng)的精神大餐。如果歷史的水太深,他們就畫出來給你看。“狐貍筆記”第2期,跟著百萬粉絲歷史大V、知名原創(chuàng)歷史漫畫團隊鏟史官一起用二次元的方式打開歷史,愛上歷史。
搜狐文史:鏟史官漫畫是如何誕生的?
鏟史官:采用二次元漫畫這種方式來講歷史,其實是在很偶然的嘗試中做出來的。我們團隊在做“鏟史官”公眾號之前,在門戶網(wǎng)站歷史頻道做編輯。網(wǎng)站編輯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復一日,像螞蟻一樣將內(nèi)容搬上平臺。但網(wǎng)上的大量歷史文章充斥著粗制濫造的秘聞八卦,可以輕松悅讀,卻極不靠譜且缺乏營養(yǎng);而專家學者寫的文章,角度專業(yè)嚴謹,卻曲高和寡,陷入越來越邊緣的冏境。
我們就考慮能否有一種方式,能夠兼?zhèn)淙宋男耘c趣味性,既通俗而又有營養(yǎng)呢?當時的頻道總監(jiān)、現(xiàn)在的鏟史官總策劃鄧玲玲,策劃了一個歷史漫畫欄目——“歷史大爆炸”。2016年網(wǎng)站業(yè)務調(diào)整,做了半年的“歷史大爆炸”面臨停更,團隊很舍不得這個像自己孩子一樣的欄目,干脆集體辭職做了“鏟史官”公眾號,一周更新一期長篇歷史漫畫,偶爾也會有一些短圖。目前,鏟史官漫畫已經(jīng)更新了兩百來回歷史條漫,積累了上百萬粉絲。
搜狐文史:鏟史官團隊由哪些人組成,大家怎樣分工與合作?
鏟史官:我們鏟史官團隊之前都是新浪歷史頻道的同事,共事過幾年,彼此之間熟悉了解,默契度高。大家各有所長,有畫畫的,有寫作的,有策劃的,共同的愛好,是熱愛歷史。粉絲經(jīng)常問我們是否是學歷史的,其實我們都是非科班出身,大學專業(yè)五花八門。
我們團隊目前有五個人,總策劃鄧玲玲,畫師朱彥,主筆周紹綱、胡難,以及山鴉。此外鏟史官還有幾位“外掛”畫師,比如鋤頭,肖兒等,一些同樣熱愛歷史的朋友也會為我們提供優(yōu)質(zhì)的文案,我們?yōu)槊總€人都定制了一枚專屬的漫畫頭像。
△ 鏟史官全家福
搜狐文史:創(chuàng)作中的鏟史官們都是什么狀態(tài)?可否描述一下你們的日常?
鏟史官:因為是周更,很多人以為每期漫畫只需三五天就能搞定,實際上我們要花上比這多得多的時間來打磨文案和畫。
△ 鏟史官畫師在細節(jié)上的打磨
不過說起日常工作狀態(tài),鏟史官其實跟其他公號狗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文案人員埋頭讀書,絞盡腦汁寫稿,漫畫師收集圖像資料,不停地畫啊畫。我們習慣性熬夜,第二天還得一大早吭哧吭哧擠公交地鐵上班。
像我們的主筆周紹綱,寫稿太投入,經(jīng)常暈頭轉向,地鐵坐反方向,丟錢包,丟手機,可憐巴巴地鬧笑話。還有漫畫師朱彥,有時候在地鐵里打瞌睡,有時一覺醒來會看見旁邊的人拿著手機看鏟史官,那種喜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雖然辛苦,但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家還是很幸福的。
搜狐文史: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風格不一的歷史漫畫,鏟史官的特色是什么?
鏟史官:這兩年用漫畫的方式來講述歷史,已成為一股潮流,甚至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圖書品類。目前大部分的漫畫歷史書,是科普朝代更替的極簡史,比如混子曰,將國家與朝代人格化,讓讀者了解歷史的大致脈絡,將復雜的事情講得簡單清晰通俗易懂,用段子和包袱增加趣味性。
大部分歷史漫畫注重闡述面上的知識,著眼點在厘清脈絡,鏟史官重在講述具體細微的歷史,點上的內(nèi)容。定位上,鏟史官更靠近歷史愛好者。
鏟史官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刻畫具體的人物。每一個歷史人物,都用心深入當時的歷史現(xiàn)場,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
△ 鏟史官筆下的歷史人物
鏟史官的畫師,已經(jīng)畫了幾百號歷史人物,每個漫畫人物都有不同的清晰畫像,盡量傳神地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服飾、器具盡量準確還原。
△ 鏟史官對歷史細節(jié)會進行嚴謹考究,然后再呈現(xiàn)出來
這是一個費力的苦功夫。二次元漫畫,優(yōu)勢是趣味性,但鏟史官雖不正經(jīng),卻很靠譜,無論是史實文案,還是畫面細節(jié),對待歷史的嚴謹態(tài)度,都得到了粉絲的認可。
搜狐文史:怎樣理解鏟史官這句口號——“我們不產(chǎn)歷史,我們只是史的搬運工”?
鏟史官:這句口號其實是想表達我們對待歷史客觀嚴謹?shù)膽B(tài)度。首先,要保證史實的可靠,盡量引用一手史料;其次,不杜撰,不傳謠,不主觀臆斷,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的歷史。
為了保證可讀性和趣味性,我們盡量用現(xiàn)代流行語言撰寫文案,但這是建立在保證史料真實的基礎之上。在漫畫配圖上,我們經(jīng)常會埋一些大家熟知的梗,或者把微信對話、朋友圈,WIFI、代步車等現(xiàn)代生活場景挪到古代去,但是讀者都能分辨出這是虛構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會影響他對史實的認知。
△ “現(xiàn)代化”的古人們
這就像太史公司馬遷寫《史記》,是用文學的手法,但并不影響《史記》成為一部偉大的歷史作品。文學有虛構,歷史講究真實,二者之間的平衡,的確需要高超的技藝去平衡。
搜狐文史:鏟史官曾經(jīng)一幅緬懷南京大屠殺的漫畫在網(wǎng)上流傳甚廣,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能否講講這張圖片背后的故事?
鏟史官:我們鏟史官團隊之前在媒體工作,每逢重大節(jié)點、熱點,都會發(fā)聲,做專題。后來自己做了鏟史官漫畫,這個職業(yè)素養(yǎng)還保留著。
△ 每逢節(jié)點、熱點,鏟史官都會推出紀念漫畫
2016年12月13日,是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第三個年頭。我們決定做一張短圖,從細節(jié)入手,盡可能去進入當時的歷史語境。
怎么去進入呢?讀具體的資料、看相關的電影、聽相關的歌,比如畫手朱彥聽張穆庭的《1937》,就循環(huán)聽了一天,這首歌很特別,沒有宏大的歌詞,而是以個體的視角去切入歷史的哀思。
后來朱彥畫出來兩個小女孩,一個是1937年的,一個是今天的。大家都覺得不錯,但缺乏一些現(xiàn)場感。于是主筆周紹綱提出加兩張背景圖,一張是1937年日軍坦克開進城門的圖,一張是現(xiàn)在南京的某處街景(朱彥在新街口拍的),合在一起做背景,加上兩個年份,大家一看就知道我們在表達什么。
最終我們又定下了“那年亂世如麻,愿你們來世擁有錦繡年華”這句題詞。這句話是對逝去的同胞的亡魂說的,作為今人,面對這一段歷史,我們能做什么?除了做好自己外,或許就是祈禱。
當時這張圖在微博發(fā)出后,閱讀量有100多萬,但沒有引起媒體的廣泛注意。2017年國家公祭日,可能是網(wǎng)友記住了前一年的那張圖,把舊圖翻出來裁掉了下面的文字和Logo,把年份修改成了2017年,自發(fā)在微博上傳播,隨后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各個媒體都在轉這張圖。然后,這張圖就刷遍朋友圈了。
后來每逢國家公祭日,我們也會出這張漫畫的“續(xù)集”。
△ 2017年是中華男兒郎,以此緬懷在抗戰(zhàn)中為國捐軀的軍人
△ 2018年選取的主題是庇護中國同胞的外國友人
搜狐文史:以這張圖為例,談談鏟史官希望借助漫畫向公眾傳遞的是什么?
鏟史官:講個小細節(jié)吧。這張圖刷爆朋友圈的那個中午,我們在微信公號中發(fā)了2017年的新圖,當時讀者不斷留言告訴我們說,很多媒體都在轉我們?nèi)ツ甑膱D,但沒有注明原作者,很為我們鳴不平。但我們覺得,大家只要記住這張圖所傳達的內(nèi)涵,即便不署名也沒關系,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也應該成為人類的共同記憶。大家可以記不住作者,但這張圖的版權屬于全體中國人。
戰(zhàn)爭、歷史有時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我們銘記歷史,并不是為了宣揚仇恨,我們想傳遞一種溫暖和關懷,讓人能夠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未來、思考未來。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簡單、輕巧的漫畫特別適合于手機傳播,所以我們就是想借助漫畫去傳遞這樣的情感。
搜狐文史:有人說歷史漫畫這種形式非常適合孩子,你們是怎么看的?
鏟史官:將歷史畫成有趣新穎的漫畫,不再只是呆板的朝代和人名,讓讀歷史變得輕松,這是我們團隊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定下的“規(guī)矩”。我們把過于書面化的語言轉化成時下的流行語,用二次元的漫畫和語言吸引孩子和年輕人來學習歷史和文化。
△ 在鏟史官的漫畫中,不僅有幽默的表情包,孩子們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
我們目前出版了幾本實體書,出版社跟我們反映,這些書雖然是漫畫形式,但其內(nèi)容同樣很有深度,不僅適合給小朋友們看,也適合給中學生甚至是成年的歷史愛好者看。
搜狐文化:你們出版過哪些圖書作品?未來還有什么出版計劃?
鏟史官:過去三年,我們先后出版了《權力臉譜:金鑾殿內(nèi)的游戲規(guī)則》《帝國征途:沙場忠魂的熱血歷史》《千年維新:從周公到光緒》幾本書,分別是從皇帝、將軍和改革家的脈絡去描摹這個領域里的人物群像。
今年暑假,我們還有兩本新書馬上就要跟大家見面了,一本叫《帝國失格》,講述明清易代時期風云人物,另一本叫《拍案驚奇》,展現(xiàn)歷史經(jīng)典公案背后的真相。請大家多多關注~
△ 鏟史官出版圖書
未來鏟史官將繼續(xù)創(chuàng)作人物系列漫畫,范圍會進一步拓寬,也會拓展到外國,比如以改變世界歷史的視角,講述外國歷史人物故事。
搜狐文史:如何看待歷史漫畫的發(fā)展前景?
鏟史官:關于歷史漫畫的發(fā)展前景,還是取決于內(nèi)容質(zhì)量和深度吧。如果僅僅是一陣潮流,讀者覺得新鮮,那是不持久的。經(jīng)得住檢驗的作品,像蔡志忠的傳統(tǒng)文化漫畫,仍然流行至今。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maboss.net/showinfo-33-24204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