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25日電 題:習近平攔下的半碗剩飯
“我們都當過農民,應該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農民的血汗,不容易啊!”
上世紀90年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因半碗剩飯與秘書陳承茂展開了一場“談心”。
那是一個周日的早上,因為上午要加班,陳承茂就到習近平同志家和他一起吃早飯。他們煮的是稀飯,兩人各吃完一碗后,鍋里還剩了大半碗稀飯。
收拾餐桌時,陳承茂不經意地把鍋里的剩飯端起來,往廚房方向走去。習近平同志見狀馬上問:“你要干嘛?要倒掉嗎?”
“我們每天端起飯碗,就要敬畏農民的勞動”“也許你今天把這半碗稀飯倒了,別人也不知道。但是,我們敬畏的事情,別人不知道我們就可以做嗎”……習近平同志這樣對陳承茂說,他還當即表示,中午不去吃工作餐了,回來再添把米,把剩下的這點飯吃掉。
經歷過窮苦日子,從“吃不飽、餓肚子”歲月走過來的習近平同志,一直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本色。
在河北正定,他把一間平房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一條用舊衣服拼接成的褥子補丁摞補丁,還舍不得扔;在福建寧德,他要求辦公室、宿舍不做一點翻新裝修,一輛有著十多萬公里里程的上海牌老轎車陪著他跑遍閩東大地;在浙江,他要求改進和規(guī)范公務接待,不得搞層層陪同,推行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在上海,他強調領導干部要過好思想關、權力關、社會關、親屬關、生活關這“五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頭厲行節(jié)儉。到河北調研時,吃的是大盆菜;在視察內蒙古邊防哨所時,與邊防戰(zhàn)士一同拿著餐盤排隊取餐;回陜北梁家河,在老支書家與大伙一起吃家常便飯,執(zhí)意交上餐費;對于出國訪問,多次指示要精算代表團飯店入住天數(shù),能省則省,不要浪費,住地不要豪華。
“過去窮,問吃飯了沒有,都是問喝湯了沒有?吃不了幾頓干的。”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憶起往昔。
他繼續(xù)說道:“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應該保留下去。我家里到現(xiàn)在啊,盛在碗里的,一個飯粒都不能丟了。”
勤儉之風,從習慣中養(yǎng)成,習慣始于生活點滴。對于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在抓細節(jié),必須環(huán)環(huán)抓”。他勉勵領導干部,“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約束、規(guī)范自己”。
“一個人蛻化變質往往是從吃喝玩樂起步的。”
“有的人認為,吃吃飯、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覺得抹不開面子。有什么抹不開面子的?是遵規(guī)守紀重要,還是人情往來重要?”
“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
這些重要論述,鞭辟入里,語重心長。
近日,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持續(xù)走深走實之際,黨中央對《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條例》作了修訂,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
“中央八項規(guī)定是黨中央徙木立信之舉,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標志性措施。”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切實把作風硬要求變成硬措施、讓鐵規(guī)矩長出鐵牙齒”。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jiān)制: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tǒng)籌:馬學玲 闞楓
|執(zhí)筆: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雷宇竺
|中國新聞網(wǎng)“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maboss.net/showinfo-263-35509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李權麒